2014年11月28日是「富野由悠季」動畫演出正式出道50週年紀念日!!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大家好,今天是2014年11月28日,也是「鋼彈之父」富野由悠季導演於動畫演出出道的50週年紀念日。

 50年前的今天,一位小夥子富野喜幸在經過擔任助理、助導8個月之後,首次擔任劇本、分鏡的《原子小金剛》第96集「機器人未來」於電視播放。這是日後創造出「GUNDAM系列」的富野導演,其創作的內容第一次公開於世。

 不過,當時工作人員清單上寫的卻不是富野之名,而是一個不知名的「新田修介」。原來,這位當時志在電影的年輕人因為自己無法擠進電影界卻只能拍動畫感到羞愧,因此使用了筆名。然而,年輕人很快就覺悟到自己現在只有動畫一條路能走,因此從下一集開始便使用起自己的本名。

 從1964年11月28日起的這一天起,到1966年12月31日《原子小金剛》全集播映完畢為止,富野喜幸在一邊管理進度的同時,一邊進行動畫演出。這將近100集的內容之中,富野所做的就佔了25集──也就是4分之1。這個數字甚至超越原作者手塚治虫,是所有參與《原子小金剛》演出家之中負責最多的集數。

 而後過了50年,現在的富野由悠季導演已經過了古稀之年。他的頭髮少了,時光也在臉龐上留下歲月的痕跡。但,富野導演仍然活躍於第一線。鋼彈系列最新作品《鋼彈Reconguista in G》目前正在日本好評播放中,明年更將開始著手於好萊塢電影。如此充滿豐沛活力的動畫導演,放眼望去大概也沒有幾個了。



 一路走來50年。富野導演總是說自己是個失敗者、沒有才能,那當然是不可能的。然而比起天生的才能,讓他持續往上走的是不斷的努力。而這也是無論創作與否,我們大家都應該學習的精神。

 今年與明年,甚至以後我們都還有機會不斷看到富野導演的創作。這當然很好,但在這之前,就讓我們為富野導演獻上一聲「您辛苦了」吧!

五南出版社《影像的原則》電子DM上架!(追加各界評價)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各位好,五南出版社製作了《影像的原則》的電子DM,之後聽說提供給博客來使用,歡迎大家欣賞。

 本次的DM最為不同處,除了增添目前線上試閱都看不到的圖片部分,還追加了各界人士的推薦。相信可以給各位作為一點參考。

 當然,這本書最希望還是能夠讓所有的一般讀者閱讀,願大家都能透過此書找到欣賞電影、動畫以及各種創作的樂趣。

 此DM可以在五南出版社的首頁看到,或是透過以下連結直接進入:



 為方便閱讀,本文特別將上面DM提到來自各行各業人士的評價放置於下:


小說家 乙一
「本書內容特別令我感到有興趣者,
就是上手與下手在觀眾的體感時間上有所不同一點。」


動畫師 室井康雄
「想畫分鏡的人一定要讀《影像的原則》」


編劇 首藤剛志
「我讀過多本影像指南書之中,
富野氏所寫的《影像的原則》對於初級~中級的腳本家來說,
比市面上教人寫劇本的書還要有用許多。」

動畫演出家 福田己津央
「想要拍電影或寫作品企劃的人,絕對不能不讀《影像的原則》。」


漫畫家 一色登希彥
「本書很有富野監督的風格,
所有內容一貫要傳達的便是『不要停止思考!』」


電通廣告設計師 阿部光史
「每一位從事影像工作者都應該讀的書。
看不懂分鏡好壞、無法解讀影像的朋友或逃避廣告的助理們唷,
大家趕快偷偷躲在家裡啃啃《影像的原則》吧。」


講談社MORNING編集長 島田英二郎
「雖然是動畫相關書,不過對於漫畫家也能帶來不少參考」


電影導演 本廣克己
「我在日本電影界從來沒看過在影像上思考有如富野監督一樣深入的人。」


星海社副社長 太田克史
「本書教導創作者如何將『感情』放入作品之中」


遊戲設計師 大野功二
「本書不只是『良藥苦口』,甚至可說是『以毒制毒』,
在介紹影像原則的同時也激勵讀者。
其內容不只涉及遊戲影像,還有更多可供遊戲設計參考的要素。」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更多的推薦與好評,希望未來也能為大家介紹。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0回 日本動畫的製作程序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各位好,「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系列文章旨在紀念富野由悠季導演《影像的原則》在台灣上市,並增進每一位朋友對動畫基本常識的了解。全部預計11回,請大家多多指教。

  作為「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的補充資料,並增進整體理解度,在談各個動畫部門的工作前,先行介紹一部動畫製作的流程。過於技術性的細節大致省略,而以傳達整體概念性為主。

  基本上,「動畫人」系列文章中有提到的部分就簡略帶過。至於沒有提到的部分,則進行稍微詳細一點的說明或補充。限於篇幅或有許多無法一一解釋之處,請多見諒。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0回 日本動畫的製作程序

01. 企劃(一切的開始)

  企劃簡單來說,就是一堆來自各界的人湊在一起討論,除了討論企劃可不可行、內容好不好以外,更重要的是究竟賺不賺錢。
  當然,在討論前必須先要有一個具體一點的內容供人家討論才行,所以一般說來正式一點的就是丟出「企劃書」──裡頭最好有作品主題、賣點、故事、人物等可供想像的焦點。有了這些,就會開始有人聚過來並研議下一步怎麼走。
  在這個階段中,會不斷地有人出出入入:出資者、電視台、玩具商、出版社、製作公司、廣告代理店等。出入的原因當然有千百種。總之到了最後,當內容大製定下來、各種預測的利益經過分配、每個人的職務也都確定下來以後,該出錢的人就準備掏錢、該製作的人則開始進入正式的製作。

  企劃開始到正式播放,一般說來至少要有1年的時間,至於原創又有點長度的作品甚至要到2年以上的時間,所以製片群必須在企劃當下就看清楚12年後的動向,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不過,從製片角度來看,由於包括出資、播放媒體、企業合作等部分畢竟複雜許多,因此即使對於製作群已經放行,在正式發表以前仍然有中途消滅的可能。
  一般說來,原創作品的監督會傾向在企劃早期就參與製作(甚至根本是企劃發起人),至於改編作品的監督則是相反。另外,參加企劃的腳本家也不少。


02. 腳本、設定(前置作業)

  基本上,有些可能會出資的人,有大致的企畫方向與故事雛型,又有可能獲得的播放資源後,差不多就可以正式進入作品的正式前置作業了。
  首先,當然是「腳本」。一般作品的方向性都早已經在製片階段就全部決定,腳本家此時寫出來的劇本通常只是將之具體化而已。不過,愈長的作品愈難全都操之在手,所以也會有走偏或修正方向的狀況出現。
  與此平行的則是「設定」作業。包含角色、世界背景、大道具、小道具等未來的製作設定資料全都要先完成,後面的分鏡、原畫或背景才能有下筆的依據。這一點是無論原創或改編都是如此。

  不過,腳本與設定階段的初期作業有可能與前面提到的企劃階段重疊,所以也經常有進行到一半就中途消失的狀況。
  另外,到腳本與設定的前置作業一般都會在工作室正式運作前就完成大半(短一點的系列則是全部),所以所謂的「看觀眾反應再調整路線」,若非一年以上的系列是不可能的。


03. 分鏡與場面構成(現場作業其一)

  當腳本有了、設定也有了,就要進入實際畫面的建構。
  「分鏡」是具體影像化的第一步,不只是設計整體影像脈絡,同時也是描繪構圖時的參考圖。這部分非常重要,而且後半多會與製作同時進行,所以會由監督與分鏡師一起完成,然後由演出來執行。3
  分鏡完成後,接下來就是動畫師的工作了。負責每個Cut(鏡頭)的動畫師會依據分鏡提出「場面構圖」(空間構圖)的草圖,經過監督與演出認可後,就可以描繪該Cut的實際內容。不只如此,每一個Cut的背景也是依據此構圖所完成。


04. 原畫~上色與美術背景(現場作業其二)

  有了分鏡又有構圖,動畫師就會開始「作畫」,描繪「原畫」,並衍生出「動畫」,最後「上色」。此部分不只工作量大,而且是分頭進行,而且必須進行一再反覆的交叉檢視,因此是整個動畫製作中最花時間的過程。5
  與作畫平行進行的,則是美術與背景。簡單說,動畫與背景就是畫面上的前景與後景,兩者要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畫面,因此兩者可說一樣重要。6


05. 攝影、運鏡與特殊效果(合成影像)

  等到全部作畫素材都完成後,就要開始「攝影」,把各種素材依律表一一組合在一起,並加上運鏡、特殊效果等。一直要到此時,一部動畫才開始有點真正的動畫樣。7
  過去是實際以攝影台拍攝,現在則是在電腦上作業,不過此名詞仍然保留了下來。


06. 剪輯(決定整體時間)

  素材全都拍攝完之後,最後就會進行「剪輯」,在監督與演出的主導下,或完成與分鏡上頭指示一樣的長度,或針對所需內容進行調整,將整段連在一起的影像安置於播放所需的長度(時間)之中。基本上,影像作品的影像到此階段才算是真正完成。
  在日本的影像界(電影、電視、動畫)之中,剪輯權幾乎是監督最高的權力之一,不過在歐美,剪輯師則是另一個別於導演的專業。


07. 音響作業(後置作業)

  影像處理完畢之後,想要影像作品完成還需要經過一道程序,那就是「音響」──音樂、配音以及效果音等。這個工作是由監督、演出加上音響監督一起負責,當然少不了的則是聲優們的參與。8
  不過,這裡講的終究是理想狀態。現今日本動畫的製作現場由於製作時程的惡化(同時還得顧及聲優工作時程問題等),所以大半的配音作業都不是在影像全部完成的狀況下,而被迫在製作途中先行配音。這也就是我們會聽到的「TIMING拍」、「動拍」、「原拍」、「分鏡拍」甚至是「線拍」(愈後面愈糟糕)。
  不管如何,有畫面又有聲音,才是影像作品的完成型態,也是其表現的最終模樣。


08. 完成

  經過上面全部的工程後,「一集」內容才算終於完成。一般說來,腳本完成後的電視動畫,大概要花上13個月才能完成,至於動畫電影則要花上半~1年的時間(宮崎駿的吉卜力作品甚至要花上2年,至於《蠟筆小新》則是短到4個月)。不過,電視動畫並不是一集做完才做下一集,而是同時最少34話一起製作,所以辛苦度可說遠在一般觀眾所想像之上。

  不過,「完成」有時候僅代表的是「交出一段影像」。或因為動畫太差,或因為時程不夠,總之電視播放往往有很多無奈之處,因此對於製作團隊來說,「交出影帶給電視台」未必是指的便是「作品完成」。此時將會進行的則是為了日後播放或影帶化的「重製(retake)」,對部分內容進行小幅度修正。


結語

  以上介紹的便是日本的動畫現場在一部作品完成前,所必須經過的大致流程。當然,這裡談的只是簡化過的一般論,真正的工作現場是更為混亂也更為交錯複雜,終究不是三言兩語就能道盡的。


  動畫製作工作永遠是一場創作與實務的拉鋸戰。若各位都能將此點放在心上,那麼在閱讀《影像的原則》或是本系列文章時,應該就能獲得更多的心得。


11回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4回 演出
5回 作畫
6回 背景
7回 攝影
8回 音響(音效)
9回 制作進行(製作助理)

10回 製作人(製片)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4回 演出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各位好,「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系列文章旨在紀念富野由悠季導演《影像的原則》在台灣上市,並增進每一位朋友對動畫基本常識的了解。全部預計11回,請大家多多指教。

  繼上回「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3回 分鏡」,本次的第4回將從演出方面來切入,這回內容或許是台灣方面比較陌生的部分。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4回 演出

  所謂的演出,是一個日本特有的概念(特別是影像與戲劇界),同時也是一個在字面上容易搞混的名詞。作為動詞,演出指的是「表現內容」,至於作為名詞則是指「表現者」,也可換置為英文的「director」──也就是「導演」。

  就動畫界來說,一般作為職稱的「演出」指的是在電視動畫單集內容的負責人,也就是英文的「Episode Director」「Unit Director」(至於監督則是「Chief Director」)。總之,將演出想像為單集的監督(導演)或許就會比較好懂。


演出的工作在做什麼?

  上面提到演出可說是單集監督,不過到底與監督又差在那裡呢?簡單來說,演出會接受監督的命令,根據分鏡的內容來對作畫進行指示、追加畫面效果,並且參與配音、剪輯等各種作業,最重要的是還必須負責讓單集完成,因此也會與制作進行一同管理進度──只不過,上述一切都限於單話之中。

  有些人可能會想,上頭有一個監督在管,又必須依照分鏡來忠實製作內容,那麼演出豈不是毫無自由而只是綁手綁腳?事實上,並非如此。比方說,例如原畫在確定以前,必須先經過演出部門以及作畫部門的檢驗,而第一道把關者便是演出,以確保作畫內容正確反映演出意圖。又例如,分鏡上指示的內容要以什麼速度、氣氛、效果等表現,也全都是演出來決定。這些內容與過程雖然監督也會過目,但實務上大半時間都是落在演出肩上處理。換句話說,演出雖然依照監督的意思去執行,但實際呈現的風格會完全是演出本人的東西。

  這告訴了我們,演出在單集之中所擁有的裁量權與工作性質,可說是最為接近監督的職務。在過去,不少作品片尾的工作人員清單只列出演出人員的名字而非分鏡師。我們可以從這點知道,演出在動畫制作上佔的地位有多重要了。


演出與分鏡是相輔相成

  很多人總把演出部分當作是監督>分鏡>演出,但閱讀過上文就會知道其實這並不盡正確。話雖如此,由於分鏡必須要求不小程度的創作能力,而演出碰觸到的創作面則相對較少,因此一般工作室的新進人員在工作幾年升上去時,都會先從演出開始碰觸,也就是懂得去「如何處理分鏡」。

  另一方面,演出雖然也涉及到創作面,但由於需要具備全方位的能力,所以一般來說由制作進行升上來的演出大都能夠勝任。倘若再有上進心與一定程度的才能,繼續往上走的機會頗高。整體來說,演出的風格受到出身工作室的左右頗大,分鏡雖然也一樣,但相對較大的部分能夠展現出自己的特色。

※人稱「分鏡千殺」的富野由悠季在游走各家工作室的修業時代時,曾經留下無人能及的驚人分鏡量。不過,不隸屬於工作室使得他在當時並沒有太多機會碰觸實際的演出處理,少數例外則是以《科學小飛俠》《新造人間》《正義雙俠》等聞名的龍之子製作公司。這家的慣例是畫分鏡的人也要負責整集的演出,因此富野就在裡頭做了超過60話的內容,這也使得他的演出風格帶有相當的龍之子色彩。


演出決定影片的最終方針

  演出可說是一個中間管理職,而其工作也呈現出夾在中間的性質。與監督相比,演出較少整體性,而偏重單一性。與分鏡相比,演出則較少創造性,而偏重實務性。然而實際運作上,作為監督的分身,演出無疑是碰觸該集內容最長時間,也是最熟悉該集的人。

  前面雖然說到「分鏡佔了八成」,然而對這八成進行詮釋,並將剩下兩成補足者便是演出。也因此,許多工作室即便分鏡委外,演出依然是留給自家人做,以確保整部影片可以掌控在手。也因此我們應該終於可以了解,演出一樣是動畫界一個非常重要的職位了。

※關於演出有一個很顯著的例子,那就是1995年的《心之谷》。近藤喜文雖然於本作擔任監督,但是宮崎駿卻擔任了「制作製片、腳本、分鏡」。這等於是「製作方針、故事劇情、畫面安排」全部都由宮崎所一手主導,導演的近藤則只是加以詮釋並營運製作現場。乍看之下這好像是另一個宮崎駿的獨裁故事,不過這也有「用宮崎駿架構來磨練近藤」的意義。宮崎監督本來打算慢慢把近藤養成一位導演級人物,只可惜近藤在本片拍完三年後便離開人世,使得吉卜力工作室再度出現接班問題。


小知識:「演出」與「演出家」並不同

  關於演出有許多類似的字容易搞論,在此特別說明。當「演出」用在動詞,指的是「對之進行表現」。至於職務上的「演出」,指的其實是「演出担当」──也就是「演出負責人」的意思。當然,在電影或電視上,「演出」也可以指的是導演。
  另一方面,還有一個字為「演出家」。這個字指的是「表現創作者」,中文並沒有真正的對譯字,英文則多翻譯為「director」,也就是「導演」。不過,演出家相對於導演帶有更強創作層面的意思,也因此我們或可理解為「導演」指的是實務方面上的「director」,而「演出家」則是創作層面上的「director」。


延伸閱讀

  市面上的中譯動畫相關書籍,絕大多數都是以作畫為主,因此想要了解更多演出的事情,還是只能請大家閱讀富野由悠季監督的《影像的原則》了。基本上這是一本以「監督──分鏡──演出」為主軸的書,所以必然談到了許多如何處理各種問題,也就是演出層面的知識。


11回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4回 演出
5回 作畫
6回 背景
7回 攝影
8回 音響(音效)
9回 制作進行(製作助理)
10回 製作人(製片)

聲援第2彈!日本設計師贈送《影像的原則》繁體中文版出版紀念插畫!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來自日本的聲援第2彈

  為了紀念富野由悠季導演《影像的原則:初學者到專業人士的分鏡》繁體中文版的正式發售,來自日本的朋友也獻上了第2彈的支援插畫,在此為大家介紹。




富野導演最新作《鋼彈Reconguista in G》的「諾蕾德‧納古」!



  為了台灣讀者繪製本圖的日本朋友,同時也是負責封面設計的設計師Umegrafix。封面上的鋼彈三原色,就是他想到的好點子喔!這位梅野先生曾經設計過各種網路、平面的的廣告造型設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下面告到他的作品。

umegrafix ウメグラフィックス



  來自日本的聲援不僅只於此,接下來將陸續為大家介紹,請各位盡情期待!!如果來自台灣或其他地方的朋友願意共襄盛舉,發揮無比愛心願意提供敝站插圖也很歡迎,本站將專文介紹您的插圖^^ 在此先跪謝大家(m_ _m)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3回 分鏡師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各位好,「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系列文章旨在紀念富野由悠季導演《影像的原則》在台灣上市,並增進每一位朋友對動畫基本常識的了解。全部預計11回,請大家多多指教。

  繼上回「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2回 監督(導演)」,本次的第3回將從分鏡方面來切入。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3回 分鏡師

  所謂的分鏡,便是「一部影像作品在實際拍攝前,先以一幅幅圖畫來檢視畫面大致上效果與整體流程」的工具,更簡單說便是「安排影像在畫面上實際呈現的設計圖」。也有稱分鏡圖或分鏡稿,至於繪製者則稱為分鏡師。

  有人或許以為,都有腳本(劇本)講明整體故事大綱,那麼只要會畫圖,分鏡可說是易如反掌。這個想法完全是錯的。腳本家雖然也是抱持著一定程度的影像意象下筆,但一來腳本的主要任務不在影像化,二來腳本家並非真正的演出家(影像專家),不可能連一切畫面動作、效果與關係等都寫進去,也因此所謂「影像化」的真正工作,還是必須從分鏡開始算起。

  分鏡師必須透過解析與消化劇本的內容,以建構實際畫面上的脈絡,以及脈絡之中人物應有的站位、物件的配置、運鏡、角色演技或畫面效果等一切動態。判斷需要時,便追加內容使之豐富,感覺累贅時,則刪除多餘使之緊密。如果分鏡師的權限高,或導演乾脆自己跳下來畫的話,甚至可以將劇本結構打散重組,以提升整體戲劇張力(當然,這是要功力的)。


分鏡左右動畫製作的速度

  分鏡可說是正式進入影像的第一道關卡。要有分鏡,才得以真正進入作畫的階段,否則動畫師是連一筆也畫不下去的。也就是說,分鏡能夠愈快完成,就可以愈快開始工作,而反之亦然。

  一般說來,日本電視動畫的演出家同時進行其他工作的狀況下,一集分鏡平均三~四週可以完成,快一點的人甚至可以在二週結束。至於只接分鏡的人,則大概能在二週就完成,甚至是再少個幾天。過去,富野由悠季曾被稱為「交給富野三天就能畫好」。和三周比起來,作畫的各種步驟可以提早二週以上進行,這對於每週都要播放的動畫來說,其對於製作時程的助益自然不在話下。


畫技不是分鏡的絕對必要技能

  這裡要提一個或許會令大家驚訝的事實:想要會畫分鏡,不一定要高超的畫技。不,甚至我們可以反過來說,高超的畫技有時反而會妨礙分鏡。這是怎麼一回事?

  分鏡只是一種設計圖,是用來傳達意象並指示作畫或攝影師如何製作的內容,並不等同於最終的畫面。也因此,只要能夠達到上述目的者就是好分鏡,至於超越其上的雕琢,則可說是不必要的。不只如此,倘若分鏡太過講究,反而有可能令人忽略脈絡,而去一味追求單幅畫面上的精緻度。也因此分鏡不要太賣弄畫技,既可說是一種運作面的考量,但也是對於創作上不可避開的思考。

  更絕一點,如果影像結構能力真的很強的人,就算只會畫火柴人,甚至是完全不會畫圖,也一樣可以在別人的協助下,完成很優秀的分鏡。當然,到這種程度已經是稀少例子,但從此例也可知道,分鏡最需要的能力究竟是在何處。


分鏡是影像創作最重要的步驟

  每一個人想法都不同,所以一齣腳本可以畫出無數本不同的分鏡。大部分的分鏡師,光是努力構思影像結構就已經費盡心力。至於還能夠進一步塑造出自己特色者,才有可能更往上走。換句話說,分鏡之於動畫監督可說是絕對必要的涵養,同時也是修練。

  對於影像作品來說,分鏡是最具有創造性與可能性的階段,也是製作上最重要的步驟。所有最後會呈現在畫面上的內容包括人物應有的站位、物件的配置、運鏡、角色演技或畫面效果等,都是藉由分鏡指定,才能得以製作。

  不少電影人在拍電影前並不會畫分鏡。然而,若能夠導入分鏡,則將能夠在創作面與實務製作面上獲得整體提升,進而拍攝出更好的作品。這一點是無論動畫或電影,通用於一切影像作品的原則。


小知識:分鏡的「連名」有兩種

  我們有時會看到動畫的工作人員清單中會出現兩人名字並排的狀況,一般說來這會有兩種狀況。前面提到與其他工作並行的分鏡作業其實意外花時間,因此有時會以A部分與B部分分別教給兩個不同人做的方式來發包,這是第一種連名。

  不過,假如分鏡因為修改而加入大量修改者的情節,以至於最後呈現出的內容是兩人共同創作,也有可能因此掛上雙方名字,這是另一種連名,一般較常發生在導演的身上(例如富野作品)。無論如何,清單未必反應真正的狀況,所以看工作清單便大談闊論是一種很危險的事。


分鏡是有「相性」的

  前面提到修改分鏡,一般我們容易想像為「高手修改較差者」,然而事實未必真的盡是如此。例如,宮崎駿的作風是以動畫導向,因此即便將分鏡發包出去,除了與自己風格酷似的師父大塚康生以外,其它人的全都大修特修。

  又例如庵野秀明雖畫了《G鋼彈》的OP分鏡,但因為不符合今川泰弘監督需求而全被改掉。過了10數年後,庵野在《大和號2199》又畫了一本與初代幾乎一樣的片頭分鏡,結果還是遭到監督的出淵裕改掉。上面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分鏡不是純粹看程度,而還要看合適與否,要留不留全都在監督的判斷之中。


小知識:分鏡與故事板(storyboard)的差別在?

  歐美也有所謂的分鏡,一般稱為「STORY BOARD」,通常翻譯為故事圖或故事板。相對於日本,美國無論是電影或動畫製作,都十分仰賴故事板來呈現故事大致流程以及各種配置等,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製作程序。

  不過,與日本動畫相比,歐美的故事板終究沒有日本的分鏡如此詳細,而是更著重於意象傳達之上。以這點來說,故事板可以說是一種性質位於日本的意象圖(image board)以及分鏡(continuity)之間的存在。詳細論述請參考延伸閱讀部分的書籍。


分鏡對於愛好者來說有價值嗎?

  關於動畫分鏡可以拿來賣的,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宮崎駿。市面上以作家個人為賣點的分鏡還有細田守、原惠一等,以作品者則有EVAGAINAX作品、AKIRA等。另外也有些動畫公司為了賺零用錢貼補家用,在網上販賣自家公司作品的分鏡。

  分鏡是一種製作程序途中的素材,雖然是以圖畫繪製而成,但卻不能像漫畫一樣閱讀。所以說老實話,並不是一種「有趣」的內容。以這點來說,分鏡對於一般愛好者來說就算有收藏的價值,也沒有太大的娛樂效果。

  話雖如此,觀看外面販賣的分鏡就可以知道,一般出版社在推出分鏡本時,還是以畫得漂不漂亮為主要基準。以販賣角度來說當然不錯,只是這或許又已經偏離了分鏡的本質吧。

※富野由悠季雖以分鏡聞名,但由於他沒有動畫師出身的畫技,因此長年來都沒有出過任何分鏡本。唯一一次便是在《G-RECO》於電影院搶先上映時,在限定5千張的紀錄片上附贈了分鏡,結果在電影院火速賣光。


分鏡三人眾

富野由悠季
  以鋼彈系列等聞名的監督。不過,他在成功前曾經有好長一段苦幹的日子。這也告訴了我們,富野不是什麼天才,而是個苦幹的努力家。人稱「分鏡千殺」的富野在70年代的最盛期時,曾經在1年不到30部電視動畫的狀況下參加了其中10部,而且一星期以內最多有3集、一個月達9集都是他製作出來的集數。從這兒我們可知道富野速度快得像鬼一樣,而他的「質」也是從這些「量」中培養出來的。

奥田誠治
  另一位傳說中的「分鏡千殺」。雖與富野同年代,但卻到2010年代都還在接電視動畫分鏡的他,是全日本參加過最多部動畫作品的演出家,其部數超過200部(!),足足有富野的一倍之多。另一方面,他當動畫監督的機會非常少,50年生涯中大約只有10部作品。

出崎統
  號稱「光影魔術師」,在演出技法上面擁有日本最高貢獻的已故傳奇監督。出崎不但擁有相當實力,繪製分鏡的速度也非常快,曾經擔任《冰雪女王》監督時,同時畫了39集之中的37集分鏡。

  出崎曾經主張,「光看分鏡就能夠想像整部作品70%的完成度」。這個主張乃是奠基於出崎經手多部原創、改編動畫,並畫過500本以上分鏡的經歷,而這一點也為他的同儕富野由悠季所吸收。


延伸閱讀

  提到分鏡,我們當然就要介紹《影像的原則:初學者到專業人士的分鏡》。這本書應該是目前市面上包含電影等各種影像書籍中,最強調分鏡重要性也最詳細的著作,不僅是動畫,還包括電影、遊戲、廣告任何會運用到影像的作品。無論是一般讀者或創作人士,都應該不要錯過這本書中講解的各種內容。


11回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4回 演出
5回 作畫
6回 背景
7回 攝影
8回 音響(音效)
9回 制作進行(製作助理)

10回 製作人(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