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野流「影像原則」第11回 影像的文化性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發售。

 本系列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增進各位讀者對於「影像原則」的了解,一方面也帶給大家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話題。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繼上回談到了「聲音的演技論」,今天讓我們來談談電影文化性的問題。


(本書進行翻譯時,還請教了多位日本動畫師,如上圖,
便是由動畫師所繪製的說明圖,未來有機會希望可以為大家介紹)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11 影像的文化性


 我們在觀看各種影像、聲音、文字作品時,有時不時會遇到一種狀況:作者突然拋出一個有點跳脫或講究的內容出來。當然,如果我們知道作者在表達什麼,必定會心一笑甚至是捧腹大笑。但反過來說,倘若我們不懂的話,則往往只會目瞪口呆,或是不懂裝懂乾笑個幾聲矇混過去,就好像我們在看美國綜藝節目那樣。

 之所以會懂或不懂,就是因為這些內容帶有所謂的「文化性」。


文化性內容

 關於文化性與影像作品的關係,在此舉二個與台灣相關的例子。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這部推出時轟動全球並獲得一致好評的電影,其中出現了一個台灣人應該都很熟悉的橋段:當巴斯光年發現自己不過是玩具,把通訊器打開時,上頭寫著「made in Taiwan」。

 筆者那時只是小學生,但仍然記得看到這個畫面時,電影院內觀眾全都笑成一團。姑且不論這個部分應該嬉笑還是悲哀,但這的確反應了當時台灣依然身為全球玩具代工業的重鎮。

 另外一部電影,則是1998年由布魯斯威利主演的《世界末日》。裡頭同樣出現了一個出名的場景:當美國太空人面對蘇聯精密機械故障時,最後忍不住大喊了一句「管它美國還蘇聯,用的都還不是台灣製造!」當然,這句話同樣也反應了台灣當時在精密機械代工的國際地位。

 諸如以上結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特定領域的常識以及某些既定印象的內容,我們就可說是擁有很強文化性的要素。


文化性題材

 前面提到的是劇中單一的描寫內容,不過有些作品可說是在整個題材、表現手法甚至是主題上,因為充滿了文化的色彩。

 別的不須提,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富野導演本人創立的鋼彈系列。鋼彈以日本為中心轟動整個東亞地區,近兩年業績甚至合計甚至突破1000億日元,無疑是日本單一動漫系列中最高產值的怪物級作品。

 但反過來說,鋼彈系列發展到現在,對於歐美及其他地區卻一直無法有太大的斬獲。裡頭原因當然很多,不過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鋼彈是一部「非常日本」的系列。縱然富野導演的理想在於訴諸全人類的普遍性,但我們仍然無法否認,無論是其主題、故事、角色或機械等,這些元素都與歐美有著不小的距離。

 另一個相對的例子,則是美國的超級英雄們。這些超人們除了部分以外,原本只是漫畫迷的偶像,但在近年卻挾著好萊塢電影熱潮而為一般大眾廣為接受。現在我們即使走在路上突然大叫「鋼鐵人!!!」,也不會被當作異類(騙人)。

 不過,這些英雄們的題材畢竟過於限於美國思想,與本質上超越文化隔閡的作品終究有一線之隔。也因此,在去除熱鬧性與特效以後,又有幾部能夠真正到達《黑暗騎士》的水準──也就是能夠在內涵上真正被評價與欣賞,而不會埋沒於未來更多的英雄電影之中?


文化的聲音

 話說得太遠了,讓我們把話題拉回來。

 富野導演在《影像的原則》第11章「畫面以外的事物=聲音」之中曾經提到了一個自己作品的演出例子。詳細內容留待大家閱讀本書就會知道,不過這個牽扯到「雪」的例子,似乎困擾了富野10年以上的時間,而本人卻還沒有做出一個定論。原因就在於,「雪」雖然是存在於地球上相當普遍的現象之一,但仍然是一個牽涉到文化認知上的要素。

 另外舉一個筆者曾經聽說的例子。居住在北歐、經手了大量作品的動畫翻譯家,當她在夏天來到日本走在路上時,突然恍然大悟說到:「原本日本動畫中在夏日情景中出現的吵雜聲音就是這個!!!」而她聽到的吵雜聲音,便是「蟬鳴聲」。

 像這樣,蟬鳴對於台灣人或日本人來說,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描寫,但對於身在歐洲的人卻完全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衝擊」。


小結

 大家都知道,一部作品「只做給看得懂的人看」是絕對不好的,既然如此,「只要台灣人懂就好」、「只要日本人懂就好」的作品,也絕對不會是一件好事。那麼,只是為了突顯某些部分而忽略讓觀眾了解的文化性內容,或許也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所在。

 另一方面,神隱少女之所以獲得奧斯卡長篇動畫獎,固然是因為本身的高水準,然而也不可否認獲獎的部分原因,是因為滿足了好萊塢對「異國風情」的喜好。所以說,帶有文化性的內容也並非就是不好的。

 這個問題絕對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我們提到有人「因為懂該文化訊息而覺得好看」、「因為不懂該文化訊息而無法理解」,但反過來說,一定也有「因為不懂該文化訊息,反而更感興趣」的觀眾。也因此究竟要如何處理並思考這些帶有文化性的內容,就是每個工作人員所必須深思的問題了。

 本文並不評論這些描寫的是非。同時在現實狀況下,有些作品就是不可能讓所有人接受或接觸。但至少,這是每個導演都應該有的一個志向,同時也是一個目標。


G-RECO小報(20140825版)

 富野新作《GUNDAM Reconguista in G》已於8/23日開始在日本的電影院開始為期兩周的第13話特別搶先上映版,目前似乎是好評連連,也有評論家提到「沒有動畫的刻板印象,卻充滿著動畫的趣味」,希望台灣也能夠早日播放。



來自富野由悠季導演的一封信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目前預計將於10月發行。

 本系列文章的任務,就在於向各位讀者介紹與《影像的原則》台灣版的各類相關出版訊息,同時也提升讀者對本書的興趣。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來自日本的一封信
日前,當筆者(也就是本書譯者)一如往常到樓下收信時,突然在信箱裡發現了一封信。

上頭寫著「日本郵便AIR MAIL」。





日本...?

當筆者急忙打開以後,馬上就看見了上面的署名。





著者?

各位聰明的讀者猜得沒錯,這封信便是富野由悠季導演寄來的。為了本次台灣出版《影像的原則》繁體中文版,富野導演特地為台灣讀者撰寫了一篇「特別前言」。

在短短的兩頁內容之中,富野導演提到了對台灣讀者的感謝、對台灣影像工作者的期許,自身對本書的想法,以及目前執導《GUNDAM Reconguista in G》的經驗談等諸多內容。

這些內容只收錄於台灣版之中,完全是專屬於台灣讀者所擁有的最新消息,也是日本10來萬讀者就算想求也求不到的珍貴資訊。





「對讀者的謝言,同時也是戒言」,將是《影像的原則》台灣版獨家收錄的內容。富野導演在裡頭究竟要對台灣讀者說什麼,就請大家拿到書後自行確認了。

最後,再一次感謝在百忙之中還為我們台灣讀者寫了本篇前言的富野由悠季監督,同時也對目前參加《GUNDAM Reconguista in G》的所有工作人員致上最高敬意。


《影像的原則》台灣版即將在下個月上市,請各位千萬不要錯過!

曾經,《鋼彈》是沒有人氣的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內容,是一篇翻譯自日文的文章。裡頭提到了作者在35年前《機動戰士鋼彈》播放前後,在地方所目擊到富野由悠季導演的一個小故事。

 本部落格發表的一連串文章,曾經有幾位讀者曾經提到「對於富野導演過度褒獎」,然而事情並非如此。如果仔細閱讀各篇文章,各位就會發現,有些文章之中明確指出富野導演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而在書中,富野導演提到甚至更多自己的失敗。

 然而不論創作層面的議題,為何身為一介小小譯者的筆者我,要將這一本《影像的原則》介紹給華文圈的所有朋友呢?其理由,就在於這一篇文章。正因為富野由悠季是以下文章提到的這種人,所以這一本《影像的原則》才有讓大家閱讀的價值。

 因為這故事告訴了我們,這個人是一位對於自己創作負責,同時也對觀眾負責的人。而這樣的人寫出的技術書、導讀書,才是值得信賴的。

 那麼,請大家開始閱讀吧。





沒有人氣的《鋼彈》

 《機動戰士GUNDAM》當年播放時,完全沒有一點迴響。
 贊助商原先設定的主要客層──小學男生,根本沒有人知道鋼彈的存在。
 當然,東京地方是在週六傍晚時間播放,所以對於當時的小學男生來說,本來就是一個不會看電視的時間。
 當時的我也是這群小學男生其中一人。週六傍晚是個在外頭遊玩的時間,沒有人敢對朋友說「我要看電視漫畫※1,先回家了。」
 所以我在《鋼彈》初回播放時的收看經驗,就只限於「下雨天」以及「黑夜提早來臨的晚秋」(笑)。

 當初回播放結束,年底開始冷到不行後,當我到荏原町某間模型店逛逛時,看到了一張奇妙的傳單。
 上頭寫著「鋼彈與夏亞薩克、發售決定」。

 當時的小學男生之間,受到美國電視劇《勇士們》的影響,可說掀起了一股小小的軍事熱潮。
 至於我,自從為了買宇宙戰艦大和號卻錯買成大和號戰艦以來,一直對模型有種抗拒,不過仍然會為了尋找不需組裝※2的艦載機與步兵等組件,而不時前往模型店。

 貼在店裡的鋼彈傳單,看來是無比突兀。或許是我直盯著傳單的關係,當時身邊朋友還問到:「鋼彈是啥? 你知道是嗎?」當時景象,我直到今日依然記憶猶新。

 對於當時的我,沒有比被問到「鋼彈是啥?」還要困擾的問題了。
 因為,連我自己也搞不太清楚。雖然不清楚,但我仍然依稀有種「似乎有所不同」、「似乎有所創新」的感覺。
 無奈的是,我無法以言語表達之。對於「鋼彈式的內涵」完全未受到認知的當時,想要明確以話語說明,對於我這個智能遠低於一般小孩的小學生來說,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分困惑之情,到我中學時仍然沒有停止。
 當時,澀谷東急文化會館的不知4樓還是5樓,曾經販售有不合法的護貝照片。這些卡片幾乎全都是偶像寫真,但其中也混了一些動畫類的圖卡。而我就是因此「不小心」買下來,又「不小心」放在了學生手冊之中。
 當卡片偶然被同學發現時,我可說打從心裡驚慌失措,簡直想要鑽進洞裡。
 「......。你......還,喜歡,這種的喔。」
 發現我不堪一面的同學,是一位雖身為中學生卻力求展現紳士風度的男生。他問我時特別小心選用字眼,非常成熟地不「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男人果然要注重美學,這點我或許就是從他身上學到的。

 另外一件事,同樣發生在中學時代。
 當時,位於池袋的某間百貨公司,舉辦了一場多位漫畫家的共同簽名會。就連好久沒辦簽名會的手塚治虫,也都會濱臨現場。
 當時的手塚治虫並不在「人氣作家」的行列之中,因此有如此簽名機會,可說是非常稀少的事。

 當時迷上「漫畫道※3」,深信自己未來一定會成為漫畫家的我,當然不會錯過獲得手塚治虫簽名的機會,而與身為漫畫家搭擋的朋友一同往北殺去,前往「比北極還南邊一點點的池袋」。
 而我在那裡看到的人,就是富野喜幸。

 當時的手塚治虫雖已遠離「超人氣作家」的地位,但「漫畫之神」終究不是浪得虛名。
 簽名會一開始,自然就形成了一條長長的人龍。而我與我的朋友,當然也是人龍的其中一部分。

 而我在那時目擊到的,便是《機動戰士鋼彈》的攤位。

 沒有任何排在那兒。真的是空無一人。
 在《機動戰士鋼彈》的巨大看板下,只有一位中年人抬頭挺胸,毅然地坐在攤位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目擊到富野喜幸,又名「富野諾夫‧最愛好色‧風流女人」的那位導演。 
 對於同屬「最愛好色‧風流女人」的我,當然也會想要簽名。但很無奈地,當時並沒有任何一人排在那兒,因此跑去要簽名,總讓人覺得有那麼一絲抗拒。因為,那就仿佛好像公開承認自己是個「興趣特殊的怪胎異類」,因此人類心裡的防衛機制阻絕了我的行動。

 鋼彈的初次播放早已結束。
 鋼彈看板的下頭,形成了一個沒有任何人排隊、無人而空虛的空間。
 其他的漫畫家雖然比不上手塚,但仍然有不少迴響,許多小孩子滿臉笑容排隊等著接受簽名。

 可是,沒有任何一人在鋼彈的巨大看板下頭排隊。
 而富野就獨自一人坐在裡頭挺直腰桿,而沒有任何低下頭的時候。

 《鋼彈》在之後大賣,甚至發展為社會現象時,沒有任何工作人員搶著宣稱「鋼彈成功的功勞在我」的原因,就是因為曾經有過這一段時代。

 因為,承受一切《鋼彈》在商業上「失敗」、評價上「失敗」的人,就是在那個巨大鋼彈看板下,面對沒有任何人排隊的空虛空間,卻仍然正襟危坐、挺直腰桿的那位富野諾夫‧最愛好色‧風流女人。

 當時的工作人員,沒有任何一位曾經說過「富野一人獨占了鋼彈的成功」,然而卻有些品性低劣的人老愛胡扯這句話。面對這種人,簡直叫我想說「喂,報上名來,我們外頭見」。

譯註:
※1 對於動畫,比起台灣所謂的「卡通」更帶貶意的詞。
※2 當時的模型沒有卡榫,而要用接著劑黏。
※3 藤子不二雄A的自傳漫畫。

本文翻譯自「ガンダム30周年でなんか書こうと思ったらもう師走だよ」的shiwasu5先生所寫的文章,已獲得翻譯及刊載許可,在此特地表達致謝。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10回 「聲音的演技論」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本站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增進各位讀者對於「影像原則」的了解,一方面也帶給大家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話題。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繼上回談到了「外溢動態」,今天讓我們來談談聲優(配音)的問題。富野在11章「畫面以外的要素:聲音」之中,主要探討的便是聲音的各種要素──也就是聲優(配音)、音樂以及音效。




所謂的時間表(TIME SHEET),用來對應作畫與時間的清單。一般行外人完全無法了解的困難部分之一。
不過請放心,本書並沒有提及那麼艱澀的知識,而是以好懂的方式說明。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10回 「聲音的演技論

 大家都很喜歡日本動畫。而喜歡日本動畫的人,又有很多人喜歡配音──也就是聲優。確實,日本動畫很大一部分的魅力來自於聲音。那些俏皮可愛、英勇帥氣又性格的聲音,常常令人聽了耳朵發軟、心頭爽爽甚至腦子融化。

 不過,我們偶爾還是會碰上一些聽起來怪怪的配音。而這其實是有原因所在的。


聲音對應於畫面的演技

  富野導演在「演技論」一段之中,提到了這一句話。

關於演技:「電影不允許舞台式的誇張,而要求自然。但動畫或數位作品,則有重新建構輪廓的必要。」

  所謂的輪廓,便是指為紙上的人物明確賦予獨特的個性,富野導演本人則稱之為「不落於誇張,但又為白紙增添色彩的要素」。

  真人活生生的聲音與完全畫出來的虛構人物,兩者之間無論如何都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至於連接兩者的要素,便是聲優(配音員)將活生生聲音放入虛構人物內的演技。而所謂的演技,絕對不只是所謂的對嘴。

  最好的「反例」之一,便是宮崎駿導演2013年的新作《風起》。


用「素人」不好嗎?

  宮崎導演在《風起》之中破例採用了自己的愛徒──《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庵野秀明導演來為主角配音。由於庵野在配音上是完全外行,加上獨特的說話方式,因此引來不少爭辯。

  其實,採用業餘人士演出以營造真實感,是一種黑澤明等名導演也經常使用的手法,所以問題核心並不在此。真正的問題,乃是富野導演在上頭所指出,沒有在聲音上勾勒出角色的輪廓。




  從預告篇開頭部分的台詞,我們能夠看到聲音雖然與畫面上主角的嘴型對上,但是依然絲毫沒有是主角在講話的感覺,因為庵野的發音完全是庵野本人在說話,而非演出劇中世界的角色,也就是「聲音沒有貼合至畫面之上」。這是一種技術問題,而非感性上的問題。

  宮崎導演當然有他在商業上與作品上的考量,不過我們仍然無法否認,除了風起以外還有很多例子,其實都有類似的爭議點存在。例如宮崎導演都可能犯下如此錯誤,那麼不如宮老資深的導演或是外行人就必須要更加注意了。


錄音方法不同也會有所差異

  每個人的音質都不同,有些人聲音較為特殊也是理所當然。富野導演本人在配音時也愛用舞台演員,為的便是刻意去除整齊感。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畫面與聲音一定要有所配合。

  想要避免聲音與畫面不配合,可以採用「前置錄音(prescoring)」,也就是先行錄音,然後再依錄音內容來作畫配合。只不過,日本動畫由於製作流程上的關係,絕大多數都是後置錄音 (post recording),因此只有松尾衡導演的《紅》、《革命機Valvrave》等少數作品採用此種方法。

  另一方面,好萊塢的動畫由於慣例上都是前置錄音,因此並不會遇到如日本動畫般的問題。

  恰好,富野導演於20152016年將於好萊塢拍攝動畫新片,所以到時候我們就能一睹他將使用何種思維,處理這種很少碰到的錄音方式了。


小結

 有些人不喜歡聲優過度被吹捧的風潮,因此覺得聲優不是如此重要(例如宮老?)。但是對於無中生有的動畫來說,比起畫面上的動畫,聲優可說更是直接賦予了動畫「活生生的要素」,宛如上帝對亞當吹出生命的氣息一般。因此聲優絕對是一個必須非常重視的部分。

 上頭提到勾勒聲音輪廓的方法、錄音方式不同在演技上的差異、日本起用聲優的傾向,甚至是當今聲優風潮的變化等內容,富野導演在書中都有詳細說明,因此就請大家之後再好好了解。

 順帶一提,大家都知道聲優就是配音員,不過本次推出的中文版之中,為了彰顯聲優在日本之特殊地位,以及盡量呈現原作的味道,書中保留了「聲優」一詞,並在適切部分以(括號)補充說明,以兼顧易懂易讀性,請大家多多指教。


預告

 繼上一次「從『影像的原則』來看《機動戰士鋼彈》第1話」談到戰鬥基於上手下手的演出,這一次我們要談上手下手的原則運用內心戲或故事整體脈絡之上時的功效與呈現方法,預計將一次舉出3~4部作品的例子,請各位盡情期待!

《影像的原則》的七大賣點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本站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增進各位讀者對於「影像原則」的了解,一方面也帶給大家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話題。希望各位不吝多多指教。


 自從本站成立以來已經過了一個月,今天想要為大家介紹的內容不是平日的話題,而是針對《影像的原則》究竟有什麼值得各位讀者購買閱讀的地方,做出整理與說明。



(每週三畫像的最後一張。全部連結起來就會跑步囉~~)


富野由悠季《影像的原則》的七大賣點



1. 《影像的原則》是富野由悠季監督從《原子小金剛》起,從事動畫工作50年所得到一切知識與經驗的集大成著作。富野監督便是靠著這些本事拍出《機動戰士鋼彈》,同時還坳到2015年以後拍好萊塢電影的機會。

2. 本書在日本為許多專門學校的相關科系列為參考教科書之一,例如常磐大學、金澤工業大學、京都精華大學等。在動畫業界中,本書也是工作室必收藏的專門書籍之一

3. 本書除了講解原理與自身經驗外,更舉出超過數十部作品、200個以上的範例,因此內容十分平易近人、一讀就懂。

4. 本書插畫是由經手《快打旋風》、《魔域幽靈》、《極限脫出》、《公主密碼》等知名遊戲人設或插畫的西村キヌ所負責。其近百張精美細緻的插畫,將使得本書更容易理解。

5. 本書獲得許多各界名人推薦,以下列舉10例。

小說家 乙一
「本書內容特別令我感到有興趣者,
就是上手與下手在觀眾的體感時間上有所不同一點。」

動畫師 室井康雄
「想畫分鏡的人一定要讀《影像的原則》」

腳本家 首藤剛志
「我讀過眾多的影像指南書之中,
富野氏所寫的《影像的原則》對於初級~中級的腳本家來說,
可說比一般市面上教人寫劇本的書還要有用許多。」

動畫演出家 福田己津央
「想要拍電影或寫作品企劃的人,絕對不能不讀《影像的原則》。」

漫畫家 一色登希彥
「本書很有富野監督的風格,所有內容一貫要傳達的便是『不要停止思考!』」

電通廣告設計師 阿部光史
「每一位從事影像工作者都應該讀的書。
看不懂分鏡好壞、無法解讀影像的朋友或逃避廣告的助理們唷,
大家趕快偷偷躲在家裡啃啃《影像的原則》吧。」

講談社MORNING編集長 島田英二郎
「雖然是動畫相關書,不過在畫漫畫上也能作為參考」

電影導演 本廣克己
「我在日本電影界中,從來沒看過在影像上思考有如富野監督如此深邃者。」

星海社 太田克史
「本書教導創作者如何將『感情』投入」

遊戲設計師 父貓計畫
「教導我們演出、分鏡切法、影像剪接等各種規則與常識,
從各方面來說都很有趣的一本書」

6. 本書雖然乍看是技術取向的專門書,然而因為內容深入淺出,所以也很適合一般讀者閱讀。整本讀完之後,大家就會了解影像究竟怎麼與觀眾對話,同時明確掌握「這個演出家為什麼拍得深刻」、「為何這電影在這種地方搞出飛機」,在觀賞時將會增添相當多的樂趣

 在日本,有各式各樣以「影像的原則」來說明作品為何有趣或不好的文章。除了富野監督本人的作品以外,尚有《LOVE LIVE》、《Gdgd妖精s》、《風起》、《戰姬絕唱G》、《機動戰士鋼彈AGE》、《鋼彈創鬥者》、《轉吧!企鵝罐》、《魔法少女小圓》、《宇宙戰艦大和號2199》等作品的評論都可見於網路之上。


7. 除了豐富的內容以外,《影像的原則》繁體中文版還有獨家收錄的內容,不久後便會公布,請各位盡情期待!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9回 借用?抄襲?談談改編的智慧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本站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增進各位讀者對於「影像原則」的了解,一方面也帶給大家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話題。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繼上回談到了「外溢動態」,今天讓我們來談談改編的問題,這可說是不限於影像、動畫的一個普遍性創作問題。



(打洞。動畫為了攝影以及翻動檢視上的需要,至今仍然會在用紙上打洞)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9回 「借用?抄襲?談談改編的智慧」

 創作是人類自古以來就不斷從事的行為,長久下來更是累積了無數作品流傳至今。也因此,當我們從事創作行為時,常常在無意識間便構思出與過去相似的內容。

 如果有意識地進行此模仿行為,那麼則會成了「借用」。


改編沒有罪

 所謂的借用,其實範圍非常廣大,從主題、故事、角色、背景到音樂、影像節奏的使用方法等,可以說沒有一種東西是不能借用的。

 有些正義感十足的人會說,借用就是一種抄襲。全部借用當然是罪不可赦,不過倘若只借用其中一兩項者,則倒是還在容忍範圍之內。事實上,我們放眼向電影、小說、動畫、漫畫一望,這些借用明顯的作品可說俯拾皆是。

 重點在於:如何改編,才會像個樣。

 所謂的「像個樣」說白一點,就是指不會一眼就讓人看穿、不會因此遭人指責,甚至能夠脫離改編而建立全新風格。


借用過火就糟了

 關於借用與改編,我們當然不必談《駭客任務》之後,電影界掀起一波模仿潮流,人人爭先恐後仿傚「慢動作」、「360度旋轉運鏡」等手法,那太顯而易見了。然而,我們在日本動畫中,一樣可以看到許多的借用行為。

 舉例來說,日本京都動畫風靡一世的《涼宮春日的憂鬱》,其校慶演奏會的場面當時被奉為一時經典。然而事實上,其整體意象完全是借自於校園電影《琳達!琳達!》,而且細部也擁有高度相似性。

 又例如近年超紅的《LOVE LIVE》,也曾經一度發生「借得太像」的爭議。雖是在合理範圍內的改編,但導演本人卻也承認,自己直接借用了許多外國劇的劇情套在動畫上發揮。

 這些動畫在作品的影像、橋段表現上固然可說十分成功,然而若將視野拉到作品整體之外的話,那麼過於照本宣科的影像、橋段表現,會遭到外人批評,或許也是無可厚非的事。


富野也會借

 誠如富野導演所說,所謂的借用是每個創作人都會一度二度想要做的行為,並沒有什麼可恥的。柯波拉、史匹柏、克林伊斯威特、史柯西斯等好萊塢一堆大導演,大家都公開宣稱自己的手法或場景是借自於黑澤明導演。

 富野導演也一樣,他雖口說討厭《2001太空漫遊》,但對其影像演出可說醉心不已,甚至將其導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一再使用。但,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富野並沒有將《2001》的手法照本宣科使用,而是做了一些調整──也就是改編,最後更將之內化為自身手法,進而賦予其不同的意象。

 舉例來說,太陽與月球與地球的並列畫面早已是經典中的經典。作為「希望曙光」的意象,富野在《機動戰士GUNDAM》(初代)第一次使用這個時,還可說是直接拿來套用,但在《THE IDEON 發動篇》結尾時,便略更動為「斜著並排」。而到了《Z GUNDAM》最後一話時,更使用正好相反的手法,使得其意象轉為「希望殞落」,以呈現卡謬的悲劇性。

 上面的說明,就是一個簡單告訴我們如何突破的例子。


小結

 富野導演在《影像的原則》之中說到:「借用是年輕時候總會想要試試的行為,這很正常。但,借了那麼久,總該有一天也要想想不要再借了吧。」

 只要不是會造成法律上屬於「抄襲」的程度,作為創作活動的一環,其實借用完全是一種合情合理的行為。然而就如同上面說到,過度的借用不但將產生爭議,更重要的是,這部作品的這些部分就將會永遠失去受到評價的機會了。

 結果,想要比其它借用的人好,甚至是超越原先借用的對象,那就只有不斷構思,在借用之上進一步改編,才能夠創出自己的東西。關於改編,如何在尺度上拿捏,同時未來自身要如何突破,則又是一門學問,同時也是在考驗工作人員的智慧。


預告


 下一回,我們要談的話題是「聲音的演技論」,請大家盡請期待!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8回 外溢動態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本站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增進各位讀者對於「影像原則」的了解,一方面也帶給大家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話題。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繼上回談到了「萌系動畫」,今天讓我們來看看動畫的奧妙之一,也就是和角色動態有著密不可分關係「外溢動態」。




動畫師實際作業的景象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8回 外溢動態

 一般我們在討論動畫在視覺表現上的好壞時,有時會使用稱之為動畫角色的「演技」。動畫或數位製作當然都是畫出來的,不存在有如真實演員一般的「演技」。然而,角色在動畫的表現上,確實會透過動畫師的筆尖展現出豐富的影像「演技」。

 有些動畫看上去,不知為何就是覺得視覺表現上很豐富,有些動畫則看起來平凡無奇。而造成這種「不自覺」差異的秘訣之一,就在於「外溢動態」。


作畫的法則

 關於外溢動態,富野導演在《影像的原則》第9章「作畫之終極演出處理學」的其中一段,提到了這一句話。

我們在以作畫展現動作時,有一個以「外溢動態」來作畫的法則。

 所謂的「外溢動態」,指的便是角色在畫面上動作時,其動作部位刻意不與身體等既有部位重疊,而呈現於其輪廓之外的動態。原因在於,這種動態能夠使得畫面看起來更豐富。

 書中有更詳細的說明,請大家自行翻閱。不過善用這種線條與動態,便是動畫之所以能夠看來感情豐沛的原因之一。這可說是一種與真人電影完全不同的「語言」。


動畫大師也是如此

 這種手法最顯著的例子之一,便是宮崎駿導演在70年代與高畑勲導演合作的「世界名作劇場系列」。

 無論是《小天使》(阿爾卑斯山的少女)、《尋母三千里》或是《清秀佳人》,宮崎負責的集數中,經常可以見到以下畫面:角色從畫面後方跑到前方時,手腳在身體左右方誇張擺動。其模樣,簡直只能夠以「手舞足蹈」來形容。

 這種走路方法若在現實中看到,必然是奇怪無比。然而在宮崎駿的筆下,整個動態影像卻是自然無比而生動活潑。其秘密,就在於運用了這個「外溢動態」的手法,使得動畫擁有了超越現實的趣味性。

 除此之外,《魯邦三世》、《未來少年柯南》等動作喜劇之中,出名的「宮崎跑步法」(宮崎走り)也是「外溢動態」的一種。有興趣者,可以自行上網去尋找相關動畫來看。至於宮崎導演的電影作品,由於調性與電視動畫不盡相同,所以這些有特徵的動態線條並不如電視動畫那麼明顯,但其基本原則都是一貫而不變的。




遊戲也有例子

 這個原理不只是適用在影像上,同時也能夠運用在造型設計之上。

 著名電玩《快打旋風》系列的角色設定‧安田朗就曾經提及,他在設計角色時最留心的,便是「一眼就能從外形的輪廓來識別的造型」。確實,看看《快打旋風》的各個角色即便只是剪影,也都擁有叫人一眼就辨認出來的特色,這或許就是該系列受到全球喜愛,經過20年卻依然歷久彌新的原因之一吧。

 除此之外,各種動畫、漫畫、遊戲等角色‧機械等設定,也都充斥著「外溢線條」的原理。各位如果拿這個原則來檢視各類作品,相信可以發現不少秘密。


小結

 同樣一種內容,動畫的演技可以編造出無數種,並沒有哪一種比較好。然而,本文所提到的外溢動態是一種讓動畫表現豐富起來的原則,不只是日本動畫,就連迪士尼等歐美動畫也都是遵從這個原則在描繪。

 有人或許會問,這種畫法會不會更費工夫?確實,或許會多花幾張紙,然而只要控制得好,整體張數依然可以收在一定數量之內,靠著一點小工夫就達到大效果。

 關於控制與調配的方法,在《影像的原則》之中也都有提到,想要懂得什麼樣才叫作「流露感情的動畫」,請大家絕對不要錯過。


預告

 下一回,我們要談的話題是「模仿?抄襲?談談改編的智慧」,請大家盡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