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8日是「富野由悠季」動畫演出正式出道50週年紀念日!!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大家好,今天是2014年11月28日,也是「鋼彈之父」富野由悠季導演於動畫演出出道的50週年紀念日。  50年前的今天,一位小夥子富野喜幸在經過擔任助理、助導8個月之後,首次擔任劇本、分鏡的《原子小金剛》第96集「機器人未來」於電視播放。這是日後創造出「GUNDAM系列」的富野導演,其創作的內容第一次公開於世。  不過,當時工作人員清單上寫的卻不是富野之名,而是一個不知名的「新田修介」。原來,這位當時志在電影的年輕人因為自己無法擠進電影界卻只能拍動畫感到羞愧,因此使用了筆名。然而,年輕人很快就覺悟到自己現在只有動畫一條路能走,因此從下一集開始便使用起自己的本名。  從1964年11月28日起的這一天起,到1966年12月31日《原子小金剛》全集播映完畢為止,富野喜幸在一邊管理進度的同時,一邊進行動畫演出。這將近100集的內容之中,富野所做的就佔了25集──也就是4分之1。這個數字甚至超越原作者手塚治虫,是所有參與《原子小金剛》演出家之中負責最多的集數。  而後過了50年,現在的富野由悠季導演已經過了古稀之年。他的頭髮少了,時光也在臉龐上留下歲月的痕跡。但,富野導演仍然活躍於第一線。鋼彈系列最新作品《鋼彈Reconguista in G》目前正在日本好評播放中,明年更將開始著手於好萊塢電影。如此充滿豐沛活力的動畫導演,放眼望去大概也沒有幾個了。  一路走來50...

五南出版社《影像的原則》電子DM上架!(追加各界評價)

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各位好,五南出版社製作了《影像的原則》的電子DM,之後聽說提供給博客來使用,歡迎大家欣賞。  本次的DM最為不同處,除了增添目前線上試閱都看不到的圖片部分,還追加了各界人士的推薦。相信可以給各位作為一點參考。 當然,這本書最希望還是能夠讓所有的一般讀者閱讀,願大家都能透過此書找到欣賞電影、動畫以及各種創作的樂趣。  此DM可以在五南出版社的首頁看到,或是透過以下連結直接進入: http://www.wunan.com.tw/email/1ZEP_index.htm  為方便閱讀,本文特別將上面DM提到來自各行各業人士的評價放置於下: 小說家 乙一 「本書內容特別令我感到有興趣者, 就是上手與下手在觀眾的體感時間上有所不同一點。」 動畫師 室井康雄 「想畫分鏡的人一定要讀《影像的原則》」 編劇 首藤剛志 「我讀過多本影像指南書之中, 富野氏所寫的《影像的原則》對於初級~中級的腳本家來說, 比市面上教人寫劇本的書還要有用許多。」 動畫演出家 福田己津央 「想要拍電影或寫作品企劃的人,絕對不能不讀《影像的原則》。」 漫畫家 一色登希彥 「本書很有富野監督的風格, 所有內容一貫要傳達的便是『不要停止思考!』」 電通廣告設計師 阿部光史 「每一位從事影像工作者都應該讀的書。 看不懂分鏡好壞、無法解讀影像的朋友或逃避廣告的助理們唷, 大家趕快偷偷躲在家裡啃啃《影像的原則》吧。」 講談社MORNING編集長 島田英二郎 「雖然是動畫相關書,不過對於漫畫家也能帶來不少參考」 電影導演 本廣克己 「我在日本電影界從來沒看過在影像上思考有如富野監督一樣深入的人。」 星海社副社長 太田克史 「本書教導創作者如何將『感情』放入作品之中」 遊戲設計師...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0回 日本動畫的製作程序

2014年11月16日 星期日

  各位好,「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系列文章旨在紀念富野由悠季導演《影像的原則》在台灣上市,並增進每一位朋友對動畫基本常識的了解。全部預計11回,請大家多多指教。   作為「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的補充資料,並增進整體理解度,在談各個動畫部門的工作前,先行介紹一部動畫製作的流程。過於技術性的細節大致省略,而以傳達整體概念性為主。   基本上,「動畫人」系列文章中有提到的部分就簡略帶過。至於沒有提到的部分,則進行稍微詳細一點的說明或補充。限於篇幅或有許多無法一一解釋之處,請多見諒。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0回 日本動畫的製作程序 01. 企劃(一切的開始)   企劃簡單來說,就是一堆來自各界的人湊在一起討論,除了討論企劃可不可行、內容好不好以外,更重要的是究竟賺不賺錢。   當然,在討論前必須先要有一個具體一點的內容供人家討論才行,所以一般說來正式一點的就是丟出「企劃書」──裡頭最好有作品主題、賣點、故事、人物等可供想像的焦點。有了這些,就會開始有人聚過來並研議下一步怎麼走。   在這個階段中,會不斷地有人出出入入:出資者、電視台、玩具商、出版社、製作公司、廣告代理店等。出入的原因當然有千百種。總之到了最後,當內容大製定下來、各種預測的利益經過分配、每個人的職務也都確定下來以後,該出錢的人就準備掏錢、該製作的人則開始進入正式的製作。   企劃開始到正式播放,一般說來至少要有1年的時間,至於原創又有點長度的作品甚至要到2年以上的時間,所以製片群必須在企劃當下就看清楚1、2年後的動向,才有可能獲得成功。不過,從製片角度來看,由於包括出資、播放媒體、企業合作等部分畢竟複雜許多,因此即使對於製作群已經放行,在正式發表以前仍然有中途消滅的可能。   一般說來,原創作品的監督會傾向在企劃早期就參與製作(甚至根本是企劃發起人),至於改編作品的監督則是相反。另外,參加企劃的腳本家也不少。 02....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4回 演出

2014年11月11日 星期二

  各位好,「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系列文章旨在紀念富野由悠季導演《影像的原則》在台灣上市,並增進每一位朋友對動畫基本常識的了解。全部預計11回,請大家多多指教。   繼上回「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3回 分鏡」,本次的第4回將從演出方面來切入,這回內容或許是台灣方面比較陌生的部分。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4回 演出   所謂的演出,是一個日本特有的概念(特別是影像與戲劇界),同時也是一個在字面上容易搞混的名詞。作為動詞,演出指的是「表現內容」,至於作為名詞則是指「表現者」,也可換置為英文的「director」──也就是「導演」。   就動畫界來說,一般作為職稱的「演出」指的是在電視動畫單集內容的負責人,也就是英文的「Episode Director」「Unit Director」(至於監督則是「Chief Director」)。總之,將演出想像為單集的監督(導演)或許就會比較好懂。 演出的工作在做什麼?   上面提到演出可說是單集監督,不過到底與監督又差在那裡呢?簡單來說,演出會接受監督的命令,根據分鏡的內容來對作畫進行指示、追加畫面效果,並且參與配音、剪輯等各種作業,最重要的是還必須負責讓單集完成,因此也會與制作進行一同管理進度──只不過,上述一切都限於單話之中。   有些人可能會想,上頭有一個監督在管...

聲援第2彈!日本設計師贈送《影像的原則》繁體中文版出版紀念插畫! 

2014年11月6日 星期四

來自日本的聲援第2彈!   為了紀念富野由悠季導演《影像的原則:初學者到專業人士的分鏡》繁體中文版的正式發售,來自日本的朋友也獻上了第2彈的支援插畫,在此為大家介紹。 富野導演最新作《鋼彈Reconguista in G》的「諾蕾德‧納古」!   為了台灣讀者繪製本圖的日本朋友,同時也是負責封面設計的設計師Umegrafix。封面上的鋼彈三原色,就是他想到的好點子喔!這位梅野先生曾經設計過各種網路、平面的的廣告造型設計,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從下面告到他的作品。 ○umegrafix ウメグラフィックス   來自日本的聲援不僅只於此,接下來將陸續為大家介紹,請各位盡情期待!!如果來自台灣或其他地方的朋友願意共襄盛舉,發揮無比愛心願意提供敝站插圖也很歡迎,本站將專文介紹您的插圖^^ 在此先跪謝大家(m_ _m...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3回 分鏡師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各位好,「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系列文章旨在紀念富野由悠季導演《影像的原則》在台灣上市,並增進每一位朋友對動畫基本常識的了解。全部預計11回,請大家多多指教。   繼上回「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2回 監督(導演)」,本次的第3回將從分鏡方面來切入。 超易懂!動畫人的工作 第3回 分鏡師   所謂的分鏡,便是「一部影像作品在實際拍攝前,先以一幅幅圖畫來檢視畫面大致上效果與整體流程」的工具,更簡單說便是「安排影像在畫面上實際呈現的設計圖」。也有稱分鏡圖或分鏡稿,至於繪製者則稱為分鏡師。   有人或許以為,都有腳本(劇本)講明整體故事大綱,那麼只要會畫圖,分鏡可說是易如反掌。這個想法完全是錯的。腳本家雖然也是抱持著一定程度的影像意象下筆,但一來腳本的主要任務不在影像化,二來腳本家並非真正的演出家(影像專家),不可能連一切畫面動作、效果與關係等都寫進去,也因此所謂「影像化」的真正工作,還是必須從分鏡開始算起。   分鏡師必須透過解析與消化劇本的內容,以建構實際畫面上的脈絡,以及脈絡之中人物應有的站位、物件的配置、運鏡、角色演技或畫面效果等一切動態。判斷需要時,便追加內容使之豐富,感覺累贅時,則刪除多餘使之緊密。如果分鏡師的權限高,或導演乾脆自己跳下來畫的話,甚至可以將劇本結構打散重組,以提升整體戲劇張力(當然,這是要功力的)。 分鏡左右動畫製作的速度   分鏡可說是正式進入影像的第一道關卡。要有分鏡,才得以真正進入作畫的階段,否則動畫師是連一筆也畫不下去的。也就是說,分鏡能夠愈快完成,就可以愈快開始工作,而反之亦然。   一般說來,日本電視動畫的演出家同時進行其他工作的狀況下,一集分鏡平均三~四週可以完成,快一點的人甚至可以在二週結束。至於只接分鏡的人,則大概能在二週就完成,甚至是再少個幾天。過去,富野由悠季曾被稱為「交給富野三天就能畫好」。和三周比起來,作畫的各種步驟可以提早二週以上進行,這對於每週都要播放的動畫來說,其對於製作時程的助益自然不在話下。 畫技不是分鏡的絕對必要技能   這裡要提一個或許會令大家驚訝的事實:想要會畫分鏡,不一定要高超的畫技。不,甚至我們可以反過來說,高超的畫技有時反而會妨礙分鏡。這是怎麼一回事?   分鏡只是一種設計圖,是用來傳達意象並指示作畫或攝影師如何製作的內容,並不等同於最終的畫面。也因此,只要能夠達到上述目的者就是好分鏡,至於超越其上的雕琢,則可說是不必要的。不只如此,倘若分鏡太過講究,反而有可能令人忽略脈絡,而去一味追求單幅畫面上的精緻度。也因此分鏡不要太賣弄畫技,既可說是一種運作面的考量,但也是對於創作上不可避開的思考。   更絕一點,如果影像結構能力真的很強的人,就算只會畫火柴人,甚至是完全不會畫圖,也一樣可以在別人的協助下,完成很優秀的分鏡。當然,到這種程度已經是稀少例子,但從此例也可知道,分鏡最需要的能力究竟是在何處。 分鏡是影像創作最重要的步驟   每一個人想法都不同,所以一齣腳本可以畫出無數本不同的分鏡。大部分的分鏡師,光是努力構思影像結構就已經費盡心力。至於還能夠進一步塑造出自己特色者,才有可能更往上走。換句話說,分鏡之於動畫監督可說是絕對必要的涵養,同時也是修練。   對於影像作品來說,分鏡是最具有創造性與可能性的階段,也是製作上最重要的步驟。所有最後會呈現在畫面上的內容包括人物應有的站位、物件的配置、運鏡、角色演技或畫面效果等,都是藉由分鏡指定,才能得以製作。   不少電影人在拍電影前並不會畫分鏡。然而,若能夠導入分鏡,則將能夠在創作面與實務製作面上獲得整體提升,進而拍攝出更好的作品。這一點是無論動畫或電影,通用於一切影像作品的原則。 小知識:分鏡的「連名」有兩種   我們有時會看到動畫的工作人員清單中會出現兩人名字並排的狀況,一般說來這會有兩種狀況。前面提到與其他工作並行的分鏡作業其實意外花時間,因此有時會以A部分與B部分分別教給兩個不同人做的方式來發包,這是第一種連名。   不過,假如分鏡因為修改而加入大量修改者的情節,以至於最後呈現出的內容是兩人共同創作,也有可能因此掛上雙方名字,這是另一種連名,一般較常發生在導演的身上(例如富野作品)。無論如何,清單未必反應真正的狀況,所以看工作清單便大談闊論是一種很危險的事。 分鏡是有「相性」的   前面提到修改分鏡,一般我們容易想像為「高手修改較差者」,然而事實未必真的盡是如此。例如,宮崎駿的作風是以動畫導向,因此即便將分鏡發包出去,除了與自己風格酷似的師父大塚康生以外,其它人的全都大修特修。   又例如庵野秀明雖畫了《G鋼彈》的OP分鏡,但因為不符合今川泰弘監督需求而全被改掉。過了10數年後,庵野在《大和號2199》又畫了一本與初代幾乎一樣的片頭分鏡,結果還是遭到監督的出淵裕改掉。上面兩個故事告訴我們分鏡不是純粹看程度,而還要看合適與否,要留不留全都在監督的判斷之中。 小知識:分鏡與故事板(storyboard)的差別在?   歐美也有所謂的分鏡,一般稱為「STORY...
Pages (10)12345678910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