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野流「影像原則」第11回 影像的文化性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本系列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增進各位讀者對於「影像原則」的了解,一方面也帶給大家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話題。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繼上回談到了「聲音的演技論」,今天讓我們來談談電影文化性的問題。 (本書進行翻譯時,還請教了多位日本動畫師,如上圖, 便是由動畫師所繪製的說明圖,未來有機會希望可以為大家介紹)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11回 影像的文化性  我們在觀看各種影像、聲音、文字作品時,有時不時會遇到一種狀況:作者突然拋出一個有點跳脫或講究的內容出來。當然,如果我們知道作者在表達什麼,必定會心一笑甚至是捧腹大笑。但反過來說,倘若我們不懂的話,則往往只會目瞪口呆,或是不懂裝懂乾笑個幾聲矇混過去,就好像我們在看美國綜藝節目那樣。  之所以會懂或不懂,就是因為這些內容帶有所謂的「文化性」。 文化性內容  關於文化性與影像作品的關係,在此舉二個與台灣相關的例子。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1995年的《玩具總動員》。這部推出時轟動全球並獲得一致好評的電影,其中出現了一個台灣人應該都很熟悉的橋段:當巴斯光年發現自己不過是玩具,把通訊器打開時,上頭寫著「made in Taiwan」。  筆者那時只是小學生,但仍然記得看到這個畫面時,電影院內觀眾全都笑成一團。姑且不論這個部分應該嬉笑還是悲哀,但這的確反應了當時台灣依然身為全球玩具代工業的重鎮。  另外一部電影,則是1998年由布魯斯威利主演的《世界末日》。裡頭同樣出現了一個出名的場景:當美國太空人面對蘇聯精密機械故障時,最後忍不住大喊了一句「管它美國還蘇聯,用的都還不是台灣製造!」當然,這句話同樣也反應了台灣當時在精密機械代工的國際地位。  諸如以上結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特定領域的常識以及某些既定印象的內容,我們就可說是擁有很強文化性的要素。 文化性題材  前面提到的是劇中單一的描寫內容,不過有些作品可說是在整個題材、表現手法甚至是主題上,因為充滿了文化的色彩。  別的不須提,最明顯的例子便是富野導演本人創立的鋼彈系列。鋼彈以日本為中心轟動整個東亞地區,近兩年業績甚至合計甚至突破1000億日元,無疑是日本單一動漫系列中最高產值的怪物級作品。  但反過來說,鋼彈系列發展到現在,對於歐美及其他地區卻一直無法有太大的斬獲。裡頭原因當然很多,不過最重要的一點便是鋼彈是一部「非常日本」的系列。縱然富野導演的理想在於訴諸全人類的普遍性,但我們仍然無法否認,無論是其主題、故事、角色或機械等,這些元素都與歐美有著不小的距離。  另一個相對的例子,則是美國的超級英雄們。這些超人們除了部分以外,原本只是漫畫迷的偶像,但在近年卻挾著好萊塢電影熱潮而為一般大眾廣為接受。現在我們即使走在路上突然大叫「鋼鐵人!!!」,也不會被當作異類(騙人)。  不過,這些英雄們的題材畢竟過於限於美國思想,與本質上超越文化隔閡的作品終究有一線之隔。也因此,在去除熱鬧性與特效以後,又有幾部能夠真正到達《黑暗騎士》的水準──也就是能夠在內涵上真正被評價與欣賞,而不會埋沒於未來更多的英雄電影之中? 文化的聲音  話說得太遠了,讓我們把話題拉回來。  富野導演在《影像的原則》第11章「畫面以外的事物=聲音」之中曾經提到了一個自己作品的演出例子。詳細內容留待大家閱讀本書就會知道,不過這個牽扯到「雪」的例子,似乎困擾了富野10年以上的時間,而本人卻還沒有做出一個定論。原因就在於,「雪」雖然是存在於地球上相當普遍的現象之一,但仍然是一個牽涉到文化認知上的要素。  另外舉一個筆者曾經聽說的例子。居住在北歐、經手了大量作品的動畫翻譯家,當她在夏天來到日本走在路上時,突然恍然大悟說到:「原本日本動畫中在夏日情景中出現的吵雜聲音就是這個!!!」而她聽到的吵雜聲音,便是「蟬鳴聲」。  像這樣,蟬鳴對於台灣人或日本人來說,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描寫,但對於身在歐洲的人卻完全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文化衝擊」。 小結  大家都知道,一部作品「只做給看得懂的人看」是絕對不好的,既然如此,「只要台灣人懂就好」、「只要日本人懂就好」的作品,也絕對不會是一件好事。那麼,只是為了突顯某些部分而忽略讓觀眾了解的文化性內容,或許也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所在。  另一方面,神隱少女之所以獲得奧斯卡長篇動畫獎,固然是因為本身的高水準,然而也不可否認獲獎的部分原因,是因為滿足了好萊塢對「異國風情」的喜好。所以說,帶有文化性的內容也並非就是不好的。  這個問題絕對沒有一個正確答案。我們提到有人「因為懂該文化訊息而覺得好看」、「因為不懂該文化訊息而無法理解」,但反過來說,一定也有「因為不懂該文化訊息,反而更感興趣」的觀眾。也因此究竟要如何處理並思考這些帶有文化性的內容,就是每個工作人員所必須深思的問題了。  本文並不評論這些描寫的是非。同時在現實狀況下,有些作品就是不可能讓所有人接受或接觸。但至少,這是每個導演都應該有的一個志向,同時也是一個目標。 G-RECO小報(20140825版)  富野新作《GUNDAM...

來自富野由悠季導演的一封信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目前預計將於10月發行。 本系列文章的任務,就在於向各位讀者介紹與《影像的原則》台灣版的各類相關出版訊息,同時也提升讀者對本書的興趣。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來自日本的一封信 日前,當筆者(也就是本書譯者)一如往常到樓下收信時,突然在信箱裡發現了一封信。 上頭寫著「日本郵便AIR MAIL」。 日本...? 當筆者急忙打開以後,馬上就看見了上面的署名。 著者? 各位聰明的讀者猜得沒錯,這封信便是富野由悠季導演寄來的。為了本次台灣出版《影像的原則》繁體中文版,富野導演特地為台灣讀者撰寫了一篇「特別前言」。 在短短的兩頁內容之中,富野導演提到了對台灣讀者的感謝、對台灣影像工作者的期許,自身對本書的想法,以及目前執導《GUNDAM Reconguista in G》的經驗談等諸多內容。 這些內容只收錄於台灣版之中,完全是專屬於台灣讀者所擁有的最新消息,也是日本10來萬讀者就算想求也求不到的珍貴資訊。 「對讀者的謝言,同時也是戒言」,將是《影像的原則》台灣版獨家收錄的內容。富野導演在裡頭究竟要對台灣讀者說什麼,就請大家拿到書後自行確認了。 最後,再一次感謝在百忙之中還為我們台灣讀者寫了本篇前言的富野由悠季監督,同時也對目前參加《GUNDAM...

曾經,《鋼彈》是沒有人氣的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內容,是一篇翻譯自日文的文章。裡頭提到了作者在35年前《機動戰士鋼彈》播放前後,在地方所目擊到富野由悠季導演的一個小故事。  本部落格發表的一連串文章,曾經有幾位讀者曾經提到「對於富野導演過度褒獎」,然而事情並非如此。如果仔細閱讀各篇文章,各位就會發現,有些文章之中明確指出富野導演在某些方面有所不足。而在書中,富野導演提到甚至更多自己的失敗。  然而不論創作層面的議題,為何身為一介小小譯者的筆者我,要將這一本《影像的原則》介紹給華文圈的所有朋友呢?其理由,就在於這一篇文章。正因為富野由悠季是以下文章提到的這種人,所以這一本《影像的原則》才有讓大家閱讀的價值。  因為這故事告訴了我們,這個人是一位對於自己創作負責,同時也對觀眾負責的人。而這樣的人寫出的技術書、導讀書,才是值得信賴的。  那麼,請大家開始閱讀吧。 沒有人氣的《鋼彈》  《機動戰士GUNDAM》當年播放時,完全沒有一點迴響。  贊助商原先設定的主要客層──小學男生,根本沒有人知道鋼彈的存在。  當然,東京地方是在週六傍晚時間播放,所以對於當時的小學男生來說,本來就是一個不會看電視的時間。  當時的我也是這群小學男生其中一人。週六傍晚是個在外頭遊玩的時間,沒有人敢對朋...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10回 「聲音的演技論」

2014年8月8日 星期五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本站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增進各位讀者對於「影像原則」的了解,一方面也帶給大家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話題。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繼上回談到了「外溢動態」,今天讓我們來談談聲優(配音)的問題。富野在第11章「畫面以外的要素:聲音」之中,主要探討的便是聲音的各種要素──也就是聲優(配音)、音樂以及音效。 所謂的時間表(TIME SHEET),用來對應作畫與時間的清單。一般行外人完全無法了解的困難部分之一。 不過請放心,本書並沒有提及那麼艱澀的知識,而是以好懂的方式說明。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10回 「聲音的演技論」  大家都很喜歡日本動畫。而喜歡日本動畫的人,又有很多人喜歡配音──也就是聲優。確實,日本動畫很大一部分的魅力來自於聲音。那些俏皮可愛、英勇帥氣又性格的聲音,常常令人聽了耳朵發軟、心頭爽爽甚至腦子融化。  不過,我們偶爾還是會碰上一些聽起來怪怪的配音。而這其實是有原因所在的。 聲音對應於畫面的演技   富野導演在「演技論」一段之中,提到了這一句話。 關於演技:「電影不允許舞台式的誇張,而要求自然。但動畫或數位作品,則有重新建構輪廓的必要。」   所謂的輪廓,便是指為紙上的人物明確賦予獨特的個性,富野導演本人則稱之為「不落於誇張,但又為白紙增添色彩的要素」。   真人活生生的聲音與完全畫出來的虛構人物,兩者之間無論如何都有一段不小的距離,至於連接兩者的要素,便是聲優(配音員)將活生生聲音放入虛構人物內的演技。而所謂的演技,絕對不只是所謂的對嘴。   最好的「反例」之一,便是宮崎駿導演2013年的新作《風起》。 用「素人」不好嗎?   宮崎導演在《風起》之中破例採用了自己的愛徒──《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庵野秀明導演來為主角配音。由於庵野在配音上是完全外行,加上獨特的說話方式,因此引來不少爭辯。   其實,採用業餘人士演出以營造真實感,是一種黑澤明等名導演也經常使用的手法,所以問題核心並不在此。真正的問題,乃是富野導演在上頭所指出,沒有在聲音上勾勒出角色的輪廓。   從預告篇開頭部分的台詞,我們能夠看到聲音雖然與畫面上主角的嘴型對上,但是依然絲毫沒有是主角在講話的感覺,因為庵野的發音完全是庵野本人在說話,而非演出劇中世界的角色,也就是「聲音沒有貼合至畫面之上」。這是一種技術問題,而非感性上的問題。   宮崎導演當然有他在商業上與作品上的考量,不過我們仍然無法否認,除了風起以外還有很多例子,其實都有類似的爭議點存在。例如宮崎導演都可能犯下如此錯誤,那麼不如宮老資深的導演或是外行人就必須要更加注意了。 錄音方法不同也會有所差異   每個人的音質都不同,有些人聲音較為特殊也是理所當然。富野導演本人在配音時也愛用舞台演員,為的便是刻意去除整齊感。但,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畫面與聲音一定要有所配合。   想要避免聲音與畫面不配合,可以採用「前置錄音(prescoring)」,也就是先行錄音,然後再依錄音內容來作畫配合。只不過,日本動畫由於製作流程上的關係,絕大多數都是後置錄音...

《影像的原則》的七大賣點

2014年8月6日 星期三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本站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增進各位讀者對於「影像原則」的了解,一方面也帶給大家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話題。希望各位不吝多多指教。  自從本站成立以來已經過了一個月,今天想要為大家介紹的內容不是平日的話題,而是針對《影像的原則》究竟有什麼值得各位讀者購買閱讀的地方,做出整理與說明。 (每週三畫像的最後一張。全部連結起來就會跑步囉~~) 富野由悠季《影像的原則》的七大賣點 1. 《影像的原則》是富野由悠季監督從《原子小金剛》起,從事動畫工作50年所得到一切知識與經驗的集大成著作。富野監督便是靠著這些本事拍出《機動戰士鋼彈》,同時還坳到2015年以後拍好萊塢電影的機會。 2. 本書在日本為許多專門學校的相關科系列為參考教科書之一,例如常磐大學、金澤工業大學、京都精華大學等。在動畫業界中,本書也是工作室必收藏的專門書籍之一。 3. 本書除了講解原理與自身經驗外,更舉出超過數十部作品、200個以上的範例,因此內容十分平易近人、一讀就懂。 4. 本書插畫是由經手《快打旋風》、《魔域幽靈》、《極限脫出》、《公主密碼》等知名遊戲人設或插畫的西村キヌ所負責。其近百張精美細緻的插畫,將使得本書更容易理解。 5. 本書獲得許多各界名人推薦,以下列舉10例。 小說家 乙一 「本書內容特別令我感到有興趣者, 就是上手與下手在觀眾的體感時間上有所不同一點。」 動畫師 室井康雄 「想畫分鏡的人一定要讀《影像的原則》」 腳本家 首藤剛志 「我讀過眾多的影像指南書之中, 富野氏所寫的《影像的原則》對於初級~中級的腳本家來說, 可說比一般市面上教人寫劇本的書還要有用許多。」 動畫演出家 福田己津央 「想要拍電影或寫作品企劃的人,絕對不能不讀《影像的原則》。」 漫畫家 一色登希彥 「本書很有富野監督的風格,所有內容一貫要傳達的便是『不要停止思考!』」 電通廣告設計師 阿部光史 「每一位從事影像工作者都應該讀的書。 看不懂分鏡好壞、無法解讀影像的朋友或逃避廣告的助理們唷, 大家趕快偷偷躲在家裡啃啃《影像的原則》吧。」 講談社MORNING編集長 島田英二郎 「雖然是動畫相關書,不過在畫漫畫上也能作為參考」 電影導演 本廣克己 「我在日本電影界中,從來沒看過在影像上思考有如富野監督如此深邃者。」 星海社 太田克史 「本書教導創作者如何將『感情』投入」 遊戲設計師 父貓計畫 「教導我們演出、分鏡切法、影像剪接等各種規則與常識, 從各方面來說都很有趣的一本書」 6....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9回 借用?抄襲?談談改編的智慧

2014年8月4日 星期一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本站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增進各位讀者對於「影像原則」的了解,一方面也帶給大家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話題。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繼上回談到了「外溢動態」,今天讓我們來談談改編的問題,這可說是不限於影像、動畫的一個普遍性創作問題。 (打洞。動畫為了攝影以及翻動檢視上的需要,至今仍然會在用紙上打洞)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9回 「借用?抄襲?談談改編的智慧」  創作是人類自古以來就不斷從事的行為,長久下來更是累積了無數作品流傳至今。也因此,當我們從事創作行為時,常常在無意識間便構思出與過去相似的內容。  如果有意識地進行此模仿行為,那麼則會成了「借用」。 改編沒有罪  所謂的借用,其實範圍非常廣大,從主題、故事、角色、背景到音樂、影像節奏的使用方法等,可以說沒有一種東西是不能借用的。  有些正義感十足的人會說,借用就是一種抄襲。全部借用當然是罪不可赦,不過倘若只借用其中一兩項者,則倒是還在容忍範圍之內。事實上,我們放眼向電影、小說、動畫、漫畫一望,這些借用明顯的作品可說俯拾皆是。  重點在於:如何改編,才會像個樣。  所謂的「像個樣」說白一點,就是指不會一眼就讓人看穿、不會因此遭人指責,甚至能夠脫離改編而建立全新風格。 借用過火就糟了  關於借用與改編,我們當然不必談《駭客任務》之後,電影界掀起一波模仿潮流,人人爭先恐後仿傚「慢動作」、「360度旋轉運鏡」等手法,那太顯而易見了。然而,我們在日本動畫中,一樣可以看到許多的借用行為。  舉例來說,日本京都動畫風靡一世的《涼宮春日的憂鬱》,其校慶演奏會的場面當時被奉為一時經典。然而事實上,其整體意象完全是借自於校園電影《琳達!琳達!》,而且細部也擁有高度相似性。  又例如近年超紅的《LOVE...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8回 外溢動態

2014年8月1日 星期五

  各位好,《影像的原則》為日本知名動畫鋼彈系列導演‧富野由悠季所著的影像技術書&導讀書。預計將在10月發售。  本站的任務,就是一方面增進各位讀者對於「影像原則」的了解,一方面也帶給大家各種有趣的知識與話題。希望大家不吝多多指教。  繼上回談到了「萌系動畫」,今天讓我們來看看動畫的奧妙之一,也就是和角色動態有著密不可分關係「外溢動態」。 動畫師實際作業的景象 富野流「影像原則」第8回 外溢動態  一般我們在討論動畫在視覺表現上的好壞時,有時會使用稱之為動畫角色的「演技」。動畫或數位製作當然都是畫出來的,不存在有如真實演員一般的「演技」。然而,角色在動畫的表現上,確實會透過動畫師的筆尖展現出豐富的影像「演技」。  有些動畫看上去,不知為何就是覺得視覺表現上很豐富,有些動畫則看起來平凡無奇。而造成這種「不自覺」差異的秘訣之一,就在於「外溢動態」。 作畫的法則  關於外溢動態,富野導演在《影像的原則》第9章「作畫之終極演出處理學」的其中一段,提到了這一句話。 我們在以作畫展現動作時,有一個以「外溢動態」來作畫的法則。  所謂的「外溢動態」,指的便是角色在畫面上動作時,其動作部位刻意不與身體等既有部位重疊,而呈現於其輪廓之外的動態。原因在於,這種動態能夠使得畫面看起來更豐富。  書中有更詳細的說明,請大家自行翻閱。不過善用這種線條與動態,...
Pages (10)12345678910 Next